什么是路由器

唐代清晨,一匹快马疾驰在帝国的大道上,这是在紧急情况下启用的八百里加急。前方战事吃紧,战情信息亟需送往京城,途中每到一个驿站都要换人换马,日行八百里,一刻也不能耽误。即使如此,等皇帝得到信息也需数天,路途中不知累死了多少匹马。

进入19世纪,随着电报、电话和传真的发明,信息传递效率大大提升,但如何实时传输大容量数据信息依然是一个难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Internet诞生,大容量数据信息才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传播。在Internet中,有一种设备默默承担着数据信息转发的重任,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路由器。

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它通过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IP地址来决定如何传送。路由器的一个作用是连通不同的网络,另一个作用是选择信息传送的最优线路。

只说概念估计大家还是觉得太抽象了,那我们就从大家熟悉的上网速度出发,来看看网络时代路由器的发展变化吧!

继续阅读什么是路由器

发布于

企业IT传统运维将走向何方

近两年,运维人需要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兴技术和架构转型的要求,例如企业上云、分布式、容器化、双中心双活等等。随着传统企业把更多的业务向线上化和数字化发展,IT运维也面临着业务模式改变随之而来的更多要求。做好运维,除了学好新技术,更需要从运维理念、运维方式和运维视角转变等方面去适应变化。

一、企业传统IT运维面临的挑战

我们的传统IT运维人员在运维工作上应该能体会到了三个明显的变化。

第一,运维对象越来越多

随着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新增的应用系统越来越多;随着线上业务规模扩大,应用系统不断地进行细化拆分,组件的数量越来越多;随着微服务的推行,节点朝着小而多的方向迅速发展。现在,一套应用系统有几百台服务器,几百个容器已经是常见的事情。虚拟机和容器的爆炸式扩大增长,已经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现状。这要求着运维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保障和运维系统。传统的运维模式,例如操作文档手工运维,脚本方式手工运维,按系统类型分类运维,大量个性化特殊化运维等等,随着规模的扩大,管理的难道呈指数级增加,运维管理能力也会达到极限。这个时候,运维人员面对各种工单往往应接不暇,焦头烂额,运维没有成就感。然而要投入更多的运维人力,又加大了沟通、培训和协调等的管理成本,堆人的路已经行不通。

第二,运维要求越来越高

IT规模小的时候,传统运维可能还可以停留在几台服务器的搭建,基础软件的安装,日常的变更维护等等,只要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即可。但是,随着企业的规模发展,对运维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几百台服务器规模化的部署,几千台大批量的操作,分钟级甚至秒级的敏捷资源供给,自动化的资源扩缩等。今年疫情期间,企业为了满足线上办公的需求,要求马上提供上百台远程桌面服务器供员工线上办公;企业频繁地开展线上秒杀活动,在活动期间需要批量部署上线大量的应用服务器,活动结束马上回收;近段时间,基金开户和销售火爆,很多基金公司的应用系统几近瘫痪,如何保证及时地提供资源。在这些场景下,依靠传统的资源管理和人工操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业务对运维服务的要求。

第三,运维服务用户越来越多

传统企业环境下,运维仅服务于研发,研发服务于业务部门,服务用户都比较单一。现在很多企业成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和测试中心,还不断地扩大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又有独立的应用系统建设需求,同时也提供IT服务给第三方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运维人员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用户环境和多种多样的用户需求,首先沟通成本会非常高,其次也无法保证能够提供一致的运维服务,第三运维质量也因为人员差异而参差不齐。以上的三个变化,对于还没准备好的传统运维人员而言,将是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一方面业务迅猛发展,领导不断下要求给指标;另一方面,运维人手不足,工具跟不上,平台不给力。除了上面三个因业务发展带来的规模上的变化,我们的运维也面临着如何化解新技术的压力。例如自动化运维、可视化运维、智能化运维等各种平台和工具的引入,运维人需要选择,让平台能结合各种运维场景切实发挥作用;例如云计算、容器云、大数据、分布式、区块链和大量开源软件的应用,运维需要了解原理、部署排障、融合创新;例如系统高可用技术、双活中心技术等,运维需要将它们有效落地。这些技术,需要运维人员不断地学习和跟进。传统行业的运维人员,面对眼花缭乱的运维新技术,往往不知如何入手,陷入迷茫。

继续阅读企业IT传统运维将走向何方

发布于

全球电力行业网络威胁趋势

转载自FreeBuf.COM

 

针对电力行业的网络入侵和攻击数量正在增加,2020年Dragos确定了三个针对电力行业的新活动组织(AG):TALONITE、KAMACITE和STIBNITE。此外,供应链风险和勒索软件攻击继续对电力公用事业运营造成入侵和破坏性影响。通过分析Dragos的《全球电力网络威胁视角》报告,可以深入了解更多关于电力威胁的情况,以及防护这些威胁挑战的建议。

网络攻击造成的电力中断事件可能发生在电力系统运行的各个地点,如控制中心、调度中心,或整个组织服务区域内的发电、输电或配电环境中。对电力系统的攻击,就像对其他关键基础设施部门的攻击一样,可以进一步实现攻击者的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目标。随着攻击者及其运营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获得破坏性能力,电力行业遭受破坏性或破坏性攻击的风险显著增加。

在世界许多地区,电力部门在安全投资方面领先于其他工业部门。虽然安全投资历来集中在企业信息技术(IT)网络上,但运营技术(OT)安全方面正在取得重大进展。例如,在北美,电力部门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董事会级决策、GridEx、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NERC)关键基础设施保护(CIP)标准等准备工作来应对网络威胁。以及近期白宫与能源部合作制定的100天行动计划,这项行动计划的重点是提高OT在ICS网络中的可视性、检测和响应能力。

随着电力行业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引人注目,企业必须在此之前做好准备。本报告提供了截至2021年6月的威胁概况。

继续阅读全球电力行业网络威胁趋势

发布于

区块链:元宇宙的“基础设施”

如果我们将互联网技术看成是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那么,区块链则是元宇宙时代的“基础设施”。

无论是VR/AR等虚拟现实设备,还是脑机接口,甚至是物联网技术,如果没有区块链的支撑,根本是无法发挥出他们的最大能量的。

换句话说,任何一家元宇宙的公司,必然是一家区块链技术公司,必然是一家区块链技术领先的公司。

脱离了这一点,所谓的元宇宙公司都仅仅只是一个虚假的概念而已。

我们站在区块链技术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Facebook全力拥抱元宇宙,就会感觉到顺理成章,而不是激进之举。

因为早在几年前,Facebook就已经开始布局区块链,并且还发布了Libra。正是有了这些前期的布局,Facebook才会如此决绝地拥抱元宇宙,甚至不惜将名字都改成了“Meta”。

当Facebook用区块链技术建构了元宇宙的基础之后,它就可以将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囊括进来,从而去建构一个被称作元宇宙的全新时代。

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才是元宇宙时代的“基础设施”。

继续阅读区块链:元宇宙的“基础设施”

发布于

明明改名是大忌,为什么Facebook坚持要改?两大原因不得不改

Facebook改名Meta,致使其股票下跌,但“元宇宙”概念又火了起来。

与前投身VR和短视频不同,这一次扎克伯格直接改了公司的名字,一副誓要押注“元宇宙”的样子。

那么,Facebook为什么非要改名呢?“元宇宙”又是什么东西?它能给扎克伯格带来什么?

继续阅读明明改名是大忌,为什么Facebook坚持要改?两大原因不得不改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