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然灾害摧毁了日常通讯,怎么快速抢通?7 月 20 日开始降落在河南的暴雨,给人们习以为常的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今年的极端暴雨天气不只郑州,德国也在暴雨后网络瘫痪,14、15 日德国才遭遇了有 75 年记载以来最大的暴雨。
7 月 21 日,郑州市西边 40 公里的米河镇断电、断网、断路,完全成了信息孤岛。
即便在移动通信尚未完全断绝的郑州市内,人们也发现网络「不灵」:刷二维码付款、开单车失效,地图导航也用不了。在郑州前线的一位记者告诉记者,稳定的只有 2G 网络,打电话,发短信不受影响。为什么 2G 信号稳定?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的李昕副教授解释,这是由于 2G 基站的覆盖半径比 4G 和 5G 大很多。2G 基站的覆盖半径为 5-10 公里,4G 基站为 1-3 公里,5G 则只有 100-300 米。
很多基站都遭受到了直接破坏或断电故障,导致 4G 和 5G 的覆盖出现很多盲区。而 2G 的覆盖半径足够大,因此即便大部分基站无法工作,剩余基站的 2G 信号所能覆盖的区域仍然能够为大量用户提供基本的通话和短信服务。
遇到这种极端灾害,如何抢通通讯?答案在「空中飘」。
21 日晚上 23 点,翼龙-2H 无人机在从贵州安顺机场起飞后 9 小时,为米河镇带来了 4G 信号。手机短信上写着「受翼龙无人机滞空时间限制,公网恢复时间只有五个小时。」
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则利用 SpaceX 的星链卫星网,搭建天线恢复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