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给猫咪造窝?

寒冷的冬天,还在发热的汽车发动机、冒热气的下水道口都是流浪猫取暖的好去处。

不过在美国,喵星人们刚刚发现了更合适的冬季蜗居处——星链(Starlink)自带加热功能的用户终端机。

这张猫咪们抱团取暖的照片最近在twitter上火了起来。猫咪们所在的“锅盖”一样的东西,正是马斯克引以为豪的能够自加热的“星链(Starlink)”提供给用户的终端——Dish,主要用于进行接收星链卫星信号。

继续阅读马斯克给猫咪造窝?

发布于

腾讯职级薪资对照表:9到11级是干活儿主力

作为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的公司,目前腾讯集团员工数量超过10万人(上市公司体系内)。

分为CDG企业发展事业群,主要是广告业务;

CSIG事业群,云计算,智慧城市,车联网等TOB TOG业务;

IEG互娱事业群,王者荣耀等游戏业务;

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微信之外几乎所有TOC的业务,包括QQ,视频,看点,以及新收购的搜狗等,也是腾讯最大,但架构最不稳定的事业群。

此外还有TEG技术工程事业群和张小龙带队的WXG微信事业群。

办公地点主要集中在深圳总部,北京,广州,成都以及上海等城市。集团之外,腾讯音乐作为单独公司,主要办公地点在深圳和北京。

2019年,腾讯职级体系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整,将原有的6级18等(1.1-6.3级)的职级体系设计取消,优化为14级(4-17级)的专业职级体系和L开头的管理职级(1-1/1-2为经理,高级经理;2-1/2-2为副总监,总监,以此类推)。

同时去除不同职级之间的专业标签,统一置换为“专业职级+职位称谓”。但职级的数量和级别并未发生任何改变,也就是说,新职级和旧职级在能力要求,职业素质和薪水方面是完全对应的。

目前,除了校招新人定级在4或者5之外,主要的员工集中在6-11级,其中6-8级对应工程师(产品,运营),大概工作年限在1-6年之间,月薪在20-35K,年薪大概在30-60万,对应阿里P5/P6,字节2-1/2-2(现在腾讯正式员工的年薪已经很难低于30万了,低于这个数的基本都用外包人员来搞定)。

9-11对应高级工程师,是真正的干活儿主力,工作年限在5-10年之间,月薪在30-70K之间,年薪大概是50-100万,加上配发的股票,薪水总包大约是70-200万的样子(跟阿里美团不同,腾讯股票按3年发放,每年归属1/3,但腾讯新添加的股票比较多,经常向核心员工分发股票),大概对标阿里的P6+到P8,字节的2-2+到3-2。据多名近期跳槽腾讯的前阿里,前百度,前字节员工表示,腾讯11现在比较好拿,基本阿里P7,字节3-1,百度T7,都能定级到11级。但想要12级或者以上,就很难搞了,因为那是另外一个面层了。

腾讯12-14级就是专家工程师、总监以及GM总经理这个级别的技术骨干和中干(中层干部)。其中12到13级的员工,大概月薪在10万左右,按照一年16薪计算,现金部分在150万,再加上同样价值的股票,年薪总包在300万上下(13级会更高一些,GM的薪水我没见过,所以不知道)。虽然理论上腾讯有15-18级的科学家,但数量不会超过50个, 大多数员工职级到了13级,就得考虑去转管理岗,作为总监带领一个团队或者转为GM去负责某一版块的业务,去考虑为公司赚钱。作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中相当不怎么卷的公司(PCG除外),腾讯有不少司龄超过10年的老员工,他们基本上占据了这个级别的位置。腾讯总监以上的职位大多数都是内部提拔,空降的数量很少。

根据多位腾讯在职和离职员工的说法,腾讯的TEG,CSIG,CDG等TOB的业务工作强度不高,基本上不加班。偏安广州的微信目前也看不到什么实质性的竞争对手,相对佛系。

腾讯加班比较狠的业务主要是互娱,毕竟游戏是最赚钱,但压力也大;而PCG旗下的内容业务面对字节旗下抖音、头条、西瓜,百度旗下信息流、好看视频,阿里的UC、优酷,以及快手、B站、小红书等众多竞争对手的围剿,肉眼可见的压力山大,也成为腾讯内部的卷王和员工变化最多的部门。

 

来源:https://news.51cto.com/art/202201/698963.htm

发布于

照这样下去,“千年虫”还得再来十遍

在 21 年前世纪之交,全球的计算机系统和互联网曾经出过一个重大事件:千年虫。

当时的计算机系统处理年份的方式都是两位数(如 1998 年会被系统缩略成 98),而 2000 年在老系统里仍然以 00 显示,则会被系统当成 1900 年。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前几天,”千年虫“又重演了……

发生了什么?

首先,幸运的是,这次的事故规模,并没有千年虫那次那么大。目前已知受到影响的,只有采用了微软 Exchange Server2016 和 2019 版本的企业本地邮件服务器。

因为全球很多企业内部的电子邮件,采用的都是自主搭建的系统(而非基于 Gmail、网易、阿里云等云端邮件的方案),而微软的 Exchange 服务器 (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则是很多企业用户都在用的本地邮件系统。

然而在 2021 年 12 月 31 日——去年的最后一天,在 IT 人员都已经放假的时候,微软突然推送了一个全新的 Exchange Server 版本,直接把所有企业客户的电子邮件系统都给搞宕机了,大量邮件积压在发送序列当中,却无法正常发送和接收。

继续阅读照这样下去,“千年虫”还得再来十遍

发布于

难道这就是“西安一码通”总崩溃的真实原因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非著名程序员(non-famous-coder)

 

先从最近网上流传的一个特别火的截图聊一聊吧。

一张图片从 1 MB 压缩到 500 KB ,再压缩到 100 KB 都可以拿出来给领导炫耀,这样的开发团队技术能好?还两天两夜守在电脑旁边攻下难关。

对此,一码通技术保障组还荣获了 2021 年 “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以及 2020 年 “西安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这次疫情,让西安一码通半个月的时间,崩溃了 2 次,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奖项?

其实,我前天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还在纳闷呢?这里的图片压缩指的是什么图片的压缩呢?是一码通上的二维码吗?

为什么服务器端要保存或者生成图片二维码呢?意义在哪里呢?本质上二维码就是一串字符,完全可以在移动端等终端设备上生成啊,服务器将字符串发给手机终端 App,App 根据传过来的字符串在手机上生成二维码岂不是更方便,更快捷呢?

这样就可以给服务器端节省很大的压力,节省算力。

图片等文件,在各个终端之间传输,本质上都是传输的字节,只不过是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如果你在服务器端进行转换,那肯定很消耗服务器的性能啊,西安 1000 多万人,比如:同时打开一码通的人有 100 万人,100 万人的图片都服务器端生成和 100 万人的图片都在各自手机终端上的 App 生成,哪个更快,更节省。

我看很多人也都有我这样的质疑,后来才发现,外包团队还算靠谱,这里的图片压缩并不是一码通二维码。

一码通二维码图片是本地渲染生成的,不是从服务器端下载的。

那这里的图片是什么?是首页里的新闻图片和广告位图片。

继续阅读难道这就是“西安一码通”总崩溃的真实原因

发布于

37岁从互联网大厂跳槽到国企后,发现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

2021年已经过去,作为一名曾经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的一员,亲眼目睹这一年的跌宕起伏。以往增长强劲的互联网行业,在这一年出现增长放缓、亏损扩大,甚至业务裁撤和人员精简。

虽然庆幸自己前几年急流勇退,放弃互联网大厂的高薪工作,跳槽到一家国企工作,拿着不到半数的工资,过上了别人眼中“躺平”的日子,但现在的国企也不如以前那么好混了。

以往朝九晚五,逢假必修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为了避免被竞争对手侵蚀掉更多的市场,双休变成单休,每天还要加班到七八点才下班,最重要的是工资已经连续几年没涨了。

2015年,我研究生毕业,作为一个工作三年后又选择考研的研究生,首先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如果你还能读进去书,一定要选择考研。考研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就业门槛,更直接影响你职业发展的高度和广度。

因为上了三年班,以前的专业知识早就忘得差不多了,再加上我是边工作边考研,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实在有限。所以,最终只勉强考上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

研究生三年的时光特别快,尤其是对我这种经过社会毒打的学生,更是感觉光阴似箭。转眼到了毕业的日子,经过无数次简历投递和全国各地面试后,终于拿到BAT中其中一家的录用通知。

当时,班里所有人都十分羡慕我。那是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年代,能有幸进入BAT工作,就像端上了“铁饭碗”,以后肯定不愁没有钱花,同时也代表着有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大都市。

因为签了不错的工作,我还被推选为学校优秀毕业生,成为班级的骄傲,也深受学弟学妹们的崇拜。在我们这所非重点院校里,能进BAT真的是凤毛麟角。

那时的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发誓要在公司里混出个人样,在这个大城市站稳脚跟,走出那个偏远的山村。可是,这样的激情只持续了两年,而后就是漫长的煎熬。

兜兜转转,离开互联网公司,我选择别人眼中的“躺平”生活。

随着工作的深入,所负责的内容越来越复杂,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长已无法应对手中的任务,不得不通过加班来完成。不知不觉中,自己就开始每天加班,完全失去应有的业余时间。

在有孩子前,我对加班并不是十分排斥,赚钱是第一要务,手里没钱,心里发慌。为了挣钱,我几乎奉献了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可是有了孩子后,生活就不再属于自己,我想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和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就再也无法心平气和地面对加班。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是工作后考研,所以刚工作三年,我就即将步入35岁的年纪。在大公司里,我几乎没有上升的空间。所以,我下定决心,离开曾经给我带来无数光环的互联网大厂,去找一个更轻松而简单的公司。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为有大厂背景,获得很多公司的青睐,最后如愿进入一家国企,成为体制内的一员。

虽然早就听说国企工作压力小,但是直到亲自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工作,我才真正体会到国企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差异。

继续阅读37岁从互联网大厂跳槽到国企后,发现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

发布于